搜尋[澎湖‧妳的家]

星期日, 2月 28, 2010

澎湖七美~頂隙 (2)

我在[ 星期日, 二月 14, 2010 澎湖七美~頂隙 (1) ] 這一篇已簡短介紹過了頂隙頂隙位於七美東湖村,這裡不但有享譽全球的雙心石滬還有因十分空曠地上僅能長出約十公分左右的小草,部份地區常年寸草不生(惡地)俗稱為「小月世界」的地景,還有白馬公園及白馬坡海灣。

白馬

白馬這附近的惡地有「小月世界」之稱,幾乎寸草不生,地面上還有水流過而產生的水蝕痕跡。從這附近至高點往海面看真的十分的舒服,上方圖片凸起物是一特色,不知能否叫做「土指」?可惜我看不出有像什麼 ^^

澎湖雲雀

往旁邊長有小草的地方瞧瞧,看能看到什麼?原來是半天鳥。難怪半天鳥是澎湖縣鳥,幾乎到哪裡都能看到牠們的芳蹤。

澎湖雲雀

走過馬路,來看看另一邊的「惡地」,這裡有多處大窟壟,還有多處像水流過的水蝕痕(如下圖),遠方高點為金龍寶塔

俗稱惡地的「小月世界」地景

再走回白馬公園,這裡有座像城牆的小橋,還有顆巨大紅球,盡頭處有匹白馬及一個葫蘆。遠方有群黑羊。
您會問白馬呢?其實,現今白馬這裡不見活白馬,只有好大一群羊啦 ^^。至於白馬呢?早就在古代投海了,現在只剩靈力保佑當地居民了。

白馬公園

白馬公園的羊群

白馬位於往頂隙風景區的路上,騎車由小台灣往北的雙心石滬,在其右方可見一大紅球,就是白馬所在處,白馬所在處包含白馬、紅球、葫蘆,是一風水牆,因頂隙一帶的土質不好,位居東北濱海,侵蝕的作用很大,每遇大雨,雨水沖刷就會造成土壤流失(白馬與葫蘆間是地勢較低點),為了保持原來的地形,玉蓮寺神明指示興建白馬,而白馬所在地就是雨水匯流所必經的水溝頂,有助於保持水土,避免雨水侵蝕,靠近路邊有一紅球(或叫龍珠)就是用來堵住排水口,也就是具有鎮水、鎖財庫功能,而白馬也有其祭祀時間(正月十五日及八月十五日)。

白馬公園-龍珠

白馬公園-白馬將軍

你會問,這裡和白馬有什麼關係?為何這有一匹白馬,難道沒有故事嗎?當然是~有的。
有關白馬將軍的故事傳說是這樣的,據說在很久以前,白馬的主人帶著白馬及士兵搭船經過七美,某夜白馬變得焦燥不安,隔天竟就發生海難,只剩白馬還在船上,白馬咬起身邊一個纏有紅線的葫蘆拋入海中,希望能救將軍上岸,可惜最後將軍淹死了,白馬也從船上一躍而下追隨主人,傳說許多人在此看到白馬顯靈或見白馬飛馳於天際。現在人們在此築起了風水牆為了記念白馬也保護家園。

所以白馬公園中有一匹白馬且身纏紅布,且另一方有一紅色葫蘆,代表船上的白馬抛葫蘆救主。至於傳說許多人在附近聽到馬匹奔跑聲(扣扣扣聲),我猜,若以合理的想法,應該是來自公園下方的白馬坡海灣,風季或海潮拍擊白馬坡的圓圓石頭所發出的響聲吧。

話雖說這裡夜間極少光害,不過這附近真的沒有什麼燈,所以要騎車來到此也真的要夠膽、要小心才行,以免被羊或其它東西嚇到或撞上(嚇~)。

相關文章:
星期日, 二月 28, 2010 澎湖七美~頂隙 (2)
星期日, 二月 14, 2010 澎湖七美~頂隙 (1)

星期日, 2月 14, 2010

澎湖七美~頂隙 (1)


七美~雙心石滬
今天是大年初一,又是情人節,先祝有情人終成眷屬,所以今天要來介紹一個大景點,來到七美,就一般旅客而言一定會想要去七美人塚七美頂隙石滬(雙心石滬),沒來上述的兩個地方基本上就等於沒有來到七美,而享譽全球的雙心石滬位於東湖村的極東北角,而所在處頂隙亦是七美島的最頂端。因十分空曠而得名,地上僅能長出約十公分左右的小草,中央部位有一小塊地常年寸草不生,俗稱為「小月世界」。

東北面佇立一座金龍寶塔,山腳下有一私人的造船廠和一個小漁港灣,西側更有一處當地顏氏家族建造約一百年的「雙心石滬」,譽滿全球。1976年中視曾在此拍「摘星夢」影劇,風靡一時* P. 480,故頂隙附近的三大景點就是(1)雙心石滬區(2)小月世界區(3)白馬公園區。

頂隙風景區

看到頂隙風景區時就能遠遠的看到金龍塔神磐距在東北角往西南方觀察著我們。有關於七美的石塔再另闢一文來聊聊。

金龍寶塔

民國三十五年(1946)及四十年(1951)間分別有村民感染霍亂和發生海難等事件損失許多人丁,為確保村民平安,於四十一年(1952)建此塔保佑之,塔頂裝置吉祥物「金龍」,塔身中央崁一木框,框內立一木牌漆紅色,以黑漆直書「金龍寶塔大將軍」。 該塔每二年在農曆正月十五日上午八時祭拜一次* P.481。

金龍寶塔

石塔塔頂的吉祥物~金龍。雕刻的十分精緻傳神,這也是七美十座石塔中我最喜歡的一座。而在石塔西北,也就是頂隙船澳/頂隙港/雙心石滬的所在地,原名為「雙房石滬」,位於本村的東北角海岸上,此石滬是由東湖村淮美廿六號顏充、顏玉吉二位兄弟起造,經長年風浪吹襲而破損,後經交通部觀光局澎湖風景特定區管理處於八十四年(1995)五月一日補助修護經費,由顏教本及顏東等二位修建,於同年六月十六日竣工。
據石滬主人顏教本說「石滬原有三滬房」,今只剩兩個,故稱「雙房石滬」,因滬房造形如「心」又稱「雙心石滬」* P. 481。

當天潮夕剛好,可以下去晃晃,所以就沿著小徑往下走到石滬邊,之前詢問大哥,這滬能否去上面走?大哥說到2個不可,第一個不可,是因為怕危險,因為高且溼滑不穩怕會有危險,第二個不可,是因為那石滬產權不是你的,未經主人同意走在上面似乎也不敬,更可能會弄壞石滬。所以,我選擇沿著滬岸走,繪出雙心石滬的圖(如下圖)。

雙心石滬路徑

澎湖石滬一書中,顏教本的說法,雙心石滬原非目前的形狀,最初是由顏恭委託吉貝外號「芭樂師」的師傅所設計,在現今左伸腳的螺勾彎處造個有「二窟一滬房」的舊滬(滬手與鼻尾仔陸連),後因颱風倒塌,乃由顏恭著手規劃委請吉貝師傅設計滬牆及滬房,於現址造新滬,花了數百個工作天,於1937年左右完工。顏恭過世後,石滬權傳承給老么顏東,但因家族遷居高雄委請顏教本(顏恭堂兄弟)代管。建滬後幾次維修,左伸腳也因颱風而毀倒,1995年公所移撥經費維修石滬。內滬房較淺,但冬季漁獲較佳,而外滬房較深,夏季漁獲較多,顏先生並在左伸腳內側栽植鋸齒麒麟菜(白石花),七美人用此製成冰品,據說有退火、治感冒的功效。** P. 215

滬房內

五月天來到石滬旁看看有什麼呢?看到許多的小魚,最多的莫過於海參家族了吧?

斑錨參、六斑刺河魨

隨便張望,就能看到散佈滿地的斑錨參及蕩皮參寶寶(我猜),這又讓我想到一件事,就是為了救澎湖海洋生態,澎湖縣政府農漁局又有做為了,於今年二月公告:2月1日起禁止採捕黑海參、蕩皮參、糙刺參(2010/02/01)。

您一定會問,這一條黑嚕嚕,摸起來軟軟,感到噁心八啦的東西長滿潮間帶,應該把它們移開吧,那就錯啦,海參可有清道夫之稱呢,海參可以說幾乎沒有天敵,因為牠們不是海鳥或魚類喜歡的食物,若要說天敵應該就是人類了吧。來看看公告中的文章順便長知識。

(以下擷錄公告中部份內容)
海參屬於棘皮動物門,海參綱,為大型的海洋無脊椎動物,完全生活在海洋中,牠們分佈非常廣,由熱帶、溫帶到寒帶,由潮間帶到水深10公尺以內之海域,不論沙質、泥質或礁岩的海底都有廣泛的分佈。海參對於海岸的淨化,扮演著「海蚯蚓」之重要角色,在海洋生態系中有清道夫之功能,其以珊瑚沙表面之有機物為食,包括細菌、動物和植物的屍體,藻類碎片和其他有機物顆粒。牠們不停地吃進珊瑚沙,把沙中的有機物消化掉,但卻不改變珊瑚沙的顆粒大小,把乾淨的沙排出來,在海岸、潮間帶之淨化方面有莫大之功勞。

近年來海洋生態丕變,以往澎湖潮間帶潮池隨處可見的黑海參、蕩皮參、糙刺參,皆因人類大肆採捕,逐漸失去足跡,所以現在政府下禁令,公告99年2月1日起本縣距岸3浬以內海域(含潮間帶海域)禁止「黑海參」、「蕩皮參」、「糙刺參」等三種海參之採捕或處理。除為試驗或研究需要,並經縣府同意者,不得採捕或處理。如今公告即將開始施行,請漁友確實遵守,勿觸紅線,違反本公告事項者,依漁業法第60條規定,可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台幣十五萬元以下罰金。

雖然如此,我對澎湖縣政府的辦事能力、效率一直有個大問號,不過既然如此,那麼以後到潮間帶看到這些貴客,請不要帶走牠們吧(遊客應該是不會帶走牠們啦),今年回去再去看看裡正角七美的海參是否依舊有大族群的留在那裡 :)
雙心石滬等候夕陽

其實在石滬這等夕陽是有點笨,因為角度的關係,若站的太近岸而不是外面一點,會被石壁擋住,所以在九孔養殖池看是比較美啦。在石滬邊可以見到許多的小生物,如前面所提到的海參寶寶(雖然我一直在猜牠們真的是海參嗎?)哪來的那麼多海參寶寶?不過怎麼看牠都像海參,還有許多的梅氏長海膽及為數不少的蝦、蟹及小魚。

蕩皮參、白紋方蟹

您看,數大變是美(應該也有點噁心),黑色小蟲佈滿潮間帶 :D

斑錨參、蕩皮參

六斑刺河魨、蕩皮參、梅氏長海膽

站在滬門前的門檻,遠方有遊客帶著小朋友來到潮間帶看看。不知道他們是否也收穫滿滿呢?

滬房內的生態

雙心石滬夕照

雙心石滬夕照

隨著時間的流逝,都已快六點半了,我爬上岸邊的涼亭,看看雙心石滬,退潮時的石滬長這樣子,隔一天早上潮位較高時,我又跑來石滬亭,看到的雙心石滬又是另一風貌,後天,暴風雨前的寧靜,看到白浪濤濤的雙心石滬(好像是冬天)又是不同感覺。

2009/05/25 6:28 PM 雙心石滬 退潮

2009/05/26 9:45 AM 雙心石滬 潮位較高

2009/05/26 9:47 AM 雙心石滬 潮位較高

2009/05/27 8:04 AM 雙心石滬 潮位較低

五月廿七日,變天了,下起雨來,海面風浪變大,有趣的是北方的小島全部冒了出來 ^_^

七美北面小島

上面的小島,是位於東北面的小島,由左至右依序是頭巾鐵砧西嶼坪二塭東嶼坪和塔仔

七美北面小島

北北東面的兩座大島,分別是左方的望安島及右方的將軍澳嶼及陸連島船帆嶼(突出的小黑點)

七美北面小島

西北面的島嶼就是貓嶼了。
部份資源來源(*地名辭書6、**澎湖的石滬)
相關文章:
星期日, 二月 28, 2010 澎湖七美~頂隙 (2)
星期日, 二月 14, 2010 澎湖七美~頂隙 (1)

星期日, 2月 07, 2010

澎湖七美~龍埕

龍埕七美最重要的地質景觀之一,印象中也是我以前地球科學的教材之一,雖然時間久遠了,不過我隱約記得,褶皺地形及海蝕拱門分別採用澎湖七美鄉的龍埕澎湖西嶼鄉的小門嶼的鯨魚洞龍埕的地質重要性在於這裡具備壺穴、豆腐岩、海蝕平台、褶皺地形、海蝕溝、海蝕洞、凝灰岩海崖等地形,沿著陡坡往下來到海蝕平台便可一一窺見這些地景。

龍埕海蝕平台(點選放大)

龍埕大獅一樣位於七美鄉中和村,並列中和村五大景點(下巷大獅[石獅]、龍埕[石龍]、東坎[東崁]、牛母坪),地理位置在大獅的東北側,是一廣大海蝕平台,退潮時從岸邊延伸到海中數十公尺,形如蛟龍,平台終年潮濕,又稱「濕庭」,和大獅共成一個「石獅石龍」的觀光景點。* P.486

龍埕海蝕平台、褶皺地形

龍埕海蝕平台、褶皺地形

從高處往下看龍埕的海蝕平台,皺褶真的好漂亮啊。仔細看看每個排列整齊的壺穴,更會覺得造物者的神奇。

龍埕海蝕平台、褶皺地形,對岸是大獅

龍埕海蝕平台、褶皺地形,對岸是大獅

龍埕為火山角礫岩形成的海蝕平台,平台上的岩層因受擠壓而形成多處向斜與背斜的褶皺構造,平台上尚有各種大小不同的豆腐岩及約有160餘個排列整齊的壺穴,由龍埕平台上觀海崖可見其向斜構造,在此褶皺左右各有一岩脈從火山角礫岩的岩壁內,貫穿至海蝕平台上。** P. 220-222

龍埕海蝕平台、褶皺地形

龍埕海蝕平台上為數可觀的壺穴

龍埕

龍埕橋附近羊群特別多(應該說七美羊很多,到處可以看到羊咩咩)所以在橋或轉彎處很多地方可以看到"小羊出沒"的告示牌,是請騎士、遊客小心車也要小心不要被羊撞或撞到羊啦。

石獅石龍是同一觀光景點,石獅是個柱狀玄武岩地形,石龍則是褶皺地形。且石龍是個絕佳的地質教室。龍埕地景由三大部分組成:(1) 龍身(褶皺地形)也就是海蝕平台,平台旁有海蝕洞及平台上的壺穴。(2) 龍頭、龍口,主要是岩脈及海蝕平台。(3) 龍珠,小型的海蝕平台。雖然如此,不過許多人還是看不出來,不然就是每個人對此景點的看法不同。

龍埕海蝕平台及豆腐岩

坐在海蝕平台上吹著風真的好舒服,因為那時是五月底,還沒有很熱,不過七八九月份可能會被曬成人干吧。

龍埕凝灰岩海崖

凝灰岩層

龍埕豆腐岩及海蝕溝

凝灰岩海蝕洞及一旁的岩脈

礁石上的蒙眼俠-蒼燕鷗

這個角度的"角頭"好像鳥嶼拇指山姆指山

一定有人會問,你上面的照片拍的角度怎麼看不出來龍在哪?好像和印象中的龍埕都不一樣?其實,龍埕一般人並沒有機會、不會想走下去看,若想看到石龍的完整景觀就要從石獅石龍風景區的觀景點,一邊是到石獅,另一邊就是到石龍囉。走到盡頭就可以看到下圖景觀,也就是大眾印象的龍埕樣貌。

龍埕退潮貌(龍頭、龍口、龍珠、龍身)

龍埕岩脈及海蝕平台

龍埕潮潮貌(颱風來臨前)

部份資源來源(*地名辭書6、**澎湖群島之地質與地形)

星期一, 2月 01, 2010

澎湖七美~大獅

大獅七美最美的地質景觀之一,位於七美鄉中和村,這是旅客不會錯過的景點之一。話雖如此,我還是看不出它是獅子 ^_^ ,或許有幾分神似,不過牠的頭都是撇向另一邊,不知如何叫牠回首?^^,我相信也有許多人覺得它不像石獅、大貓...就留著給大家繼續猜吧,但是幾百年來牠就靜靜守候在七美東側海岸。

七美大獅數千年依舊蹲座在海崖處守護著七美

其實從魚月魚里灣大獅這一段的海崖是連續的柱狀玄武岩,有些玄武岩流呈倒臥狀,有些呈放射狀或交錯不規則狀。因為海蝕不斷在許多地方出現許多大小不一的海蝕洞及海蝕溝。像大獅這一岩塊為一交錯熔岩,為一大片巨型傾斜的柱狀玄武岩,海蝕後變成今日樣貌就像一頭雄獅蹲坐在那一樣。

遠方有艘帆船

那一天正好有一艘帆船在大獅外海,雖然有掛著旗幟,但是我還是看不出來(不知是否是英國?)是哪一國的。只是好羨慕他就在外頭看著大獅耶。

帆船

我相信若您搭船在大獅附近可能也看不出來它就是大獅,說實在的幾個不同的角度來看大獅還真的改變很大。

大獅

這也是大獅

大獅

從大路彎入小徑後,沿著似古城牆的步道就可以到這個大獅風景區石獅),步道的另一端串連起的另一個風景區是龍埕石龍)海蝕平台。可惜的是大獅無法更近的接觸,不過也好啦,這樣就比較有人為的破壞。就讓大獅靜靜的在那兒守護家園吧。

大獅

大獅

大獅這附近的海水十分的清澈,偶爾還可以看到蒼燕鷗呢。

大獅

大獅

大獅

部份資源來源(*地名辭書6)